農委會已經啟動農村再生計畫,要讓農村改頭換面,不過有民間團體批評,很多農村的水圳水泥化太嚴重,造成農村生態消失,而這樣的工程還繼續在進行,連被指定為歷史聚落的,屏東萬巒五溝水也不能倖免於難,實在令人無法接受,屏東農田水利會則表示,原本預計要做的擋土牆,並不會破壞水圳底部生態,而且由於地主反對,工程已經暫緩。
屏東萬巒五溝村,由於保留傳統歷史建築,在2008年被指定為全國第一處歷史聚落,不過19日環保團體批評,屏東水利會打算將當地的水圳水泥化,他們憂心生態景觀因此被破壞。
綠黨召集人 潘翰聲:「水圳水泥化之後,水圳就死掉了,水圳死掉了,整個永續農村的永續農業就完全崩解。」
屏東水利會表示,凡那比風災��成水圳損壞,當時也已經與居民達成共識,以水泥工法做擋土牆,防止農田田邊,因為汛期大水沖刷流失,也並非環團所指稱的U型溝,沒有破壞水圳底部的生態環境。
屏東水利會萬巒站長 鍾尚文:「主要兩邊擋土牆做好,底下沒有做底部,沒有做底部生態依然保留,因為經過4個地主,已經不同意,我們的工程也暫緩沒有做。」
至於環保團體批評,全台水圳總長7萬公里,超過一半以上已經水泥化,嚴重破壞生態,農委會水利處則表示,若採用生態工法,在輸送1公里之後,將會有一半的水滲入地下,下游的農民可能無水可用,為了維持灌溉用水的穩定供水量,才會採用水泥工法。
農委會農田水利處長 張敬昌:「你又要足量的,供應給農民生產的話,那如果說全部採用自然工法,這個在水資源的供給方面,可能還要增加非常多,所以這個其實,是有一些實質上的困難。」
農委會主委 陳武雄:「水泥化不是說一定需要,他只是最低工程,施工方便,讓輸水的效率能夠提高。」
台灣地形高低落差大,不容易留住水資源,農委會說,水泥工法雖然不是最好的方式,卻可以有效保留水源,而以排水功能為主的水圳,則適合使用生態工法,兩者之間應該可以相互應用、因地制宜。
本篇文章引用自此: 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110120/90/2l65m.html
物流時間六個小時。貨運公司競爭激烈一般反應...停車,迴轉也應該會要求你自行到巷口自行載回,一次搞定,不用跑很多貨運公司,貨運公司你要先打包我之前上網路買紙箱,貨運,貨運公司,一般貨運,中南部回頭車,桃園貨運,回頭車,貨運行,機場報關